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詠春拳 Wing Chun

尊重你的訓練夥伴 Respect Your Training Partner

Image
來源 Source: The Jiu-Jitsu Life   「“你不是武館 / 道館裡最重要的人。而是你的訓練夥伴。 他們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身體來幫你練你的武術。 沒有他們,你就無法訓練。 尊重你的夥伴。“」 - The Jiu-Jitsu Life ( 《柔術生活》 ) 偶然看到了以上的 ” The Jiu-Jitsu Life” ( 《柔術生活》 ) 引語覺得它能引起了我的共鳴,所以在這裡分享和翻譯。師傅或教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訓練夥伴或師兄弟的角色對於達到武術技擊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 ; 除非練武純粹是為了養生的理由或者只是練習套路否則你不能沒有訓練夥伴。真的覺得永遠都必須感激我之前的訓練夥伴 / 師兄弟 ; 沒有他們我就無法達到我今天的武術水平。也經常提醒我的學生在練武時要尊重他們的訓練夥伴和注意他們的安全。如果他們不這樣做,將會有一天他們不會有任何人要跟他們練而從那時起他們的武術大概永遠不會再進步了。                  相關文章 『台北詠春拳』學員守則 https://taipeiwingchun.blogspot.tw/2016/07/taipei-wing-chun-school-codes.html I saw the above quote from “The Jiu-Jitsu Life” by accident and felt it really resonated with me, so I share and translate the quote here.   The importance of Sifu or coach is go without saying.   The role of a a training partner or a Kung Fu brother is critical to gain any level of combat skill in martial arts; unless one trains martial...

打出自我的風格!Find your fighting style!

Image
Pakorn 教練 ( 藍褲 ) 和 Pornsanae( 紅褲 ) 之 2010 「年度最精彩比賽」至今在網路上仍被廣為流傳。 Pornsanae 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 Muay Mat( 重拳型拳手 ) 。 Coach Pakorn vs Pornsanae - Fight of the Year 2010 video is still very popular on the internet.   Pornsanae is a revered Muay Mat. 拳王阿里 是 個 Outfighter( 外 圍型拳手 )   。 Muhammad Ali was an Outfighter. 照片來源 Picture source: UPI  Ben Askren, ONE Championship 冠軍 ,  是 個典型 的 Ground & Pound( 地面打擊 型 )   選手。 Ben Askren, ONE Championship champion, is an expert in Ground & Pound.  照片來源 Picture source: ONE Championship Michelle Nicolini , 8 次巴西柔術女子世界冠軍,愛用 Open Guard ( 開放式防守 ) 。 Michelle Nicolini, an 8x jiu jitsu world champion, likes using Open Guard. 試問 李小龍的 打法 會像他的師 父 葉問嗎?如果李小龍試圖打得像葉問會是一個好主意嗎? Did Bruce Lee fight like his master, Ip Man?  Is it even a good idea that Bruce Lee had tried to fight like Ip Man? 練武術或格鬥運動的人,透過不斷的鍛練和對打,自然而然會傾向於某些特定的打法 / 風格 。 ( 在這篇文章中 「打法」 和 「 風格 」 這兩個用詞代表相同意思將交替使用 )  最...

「對打練習」/「過手」 Technical Sparring

Image
我們詠春稱對打練習為過手或自由過手。對打練習有多種不同的類型。常態性的對打練習不必要打得鼻青臉腫,或者是全身穿著護具裝備 ( 頭盔、護胸、護齒 .. 等等 ) 互相用全力得打或踢對方才算作有效的訓練。雖然泰拳在擂台上是出了名的凶狠,但其平常的對打練習和比賽時強度可是大相逕庭。事實上近年來國外的格鬥運動訓練許多已經採用類似泰拳對打練習的模式。 [ 注 1] 有人稱之為「技術性對打」 (Technical Sparring) 或「輕接觸對打」 (Light Contact Sparring) 。泰拳練習者通常只穿戴著拳套和護脛練習對打。他們也需要常做沒有戴任何護具的對打練習 ; 特別是練習 纏抱 (Clinching) 的時候。這種類型的對打練習的好處是允許練習者同時專注於攻防技術精益求精,時機點掌控,技術和技術間的轉換流暢度。而且,因為對打時對力道使用上有相當控制如此一來可以減少訓練傷害和降低學員之間傷和氣的機會。以下是世界一流泰拳 / 自由搏擊選手做對打練習的影片。 Orono, Sam-A 和 Pakorn 是筆者的泰拳 教練 。 [ 注 2] 他們的對打練習十分值得作為我們學習的借鏡。 We don’t need to try to beat each other to a pulp or frequently wearing full body protection gears and using full power to punch or kick each other to have an effective sparring session.  Although Muay Thai is notoriously brutal in the ring, its sparring can be something very different.  As a matter of fact, in recent years combat sports have gravitated to Muay Thai style of sparring.  Some call it “Technical Sparring” or “Light Sparring.”  Muay Thai practitioners we...

Wing Chun Crossing Hands 詠春過手: Back to Basic

Image

詠春比武 Wing Chun Challenge Fights (Beimo)

Image
圖一:詠春拳對蔡李佛 , 武林快訊 (1961 年 11 月 6 日明報 - 記者華天宏 ) Wing Chun vs. Choy Li Fut, 11/6/1961, Mingpao newspaper 圖二:詠春拳對北少林 , 武林快訊 (1961 年 11 月 2 日明報 - 記者華天宏 ) Wing Chun vs Northern Shaolin, 11/2/1961, Mingpao newspaper 詠春比武 在電影《葉問 2 》和《葉問 3 》中都有一個報社記者的角色報導詠春和其他門派之間的比武實況。在現實生活中這些私下比武切磋有一段期間在香港確實經常發生 - 在香港比武又稱「講手」,而且當地報紙也會做報導。然而與電影劇情不同的是這些比武是由葉問宗師的徒弟或徒孫所參與。其中有一人最為突出。有人說他有 50 、 60 場比武全勝戰績。又有人說他應有超過百場比武。因此,他獲得了一個外號 - 「講手王」。很多人公認他是詠春拳在香港打響名聲最大的功臣之一。他就是師公黃淳樑。師公黃淳樑為人低調很少談到自己的比武往事。然而在一些詠春書籍或網路文章不難找到描述他一些比武的經過。聽說他的一些比武也都會有記者在場並將過程刊登在第二天的報紙上。可惜的是可能是因為年代久遠,我還無緣看到關於他比武的任何新聞剪報。感謝那些保存與分享以上二則新聞剪報的人,讓像我這樣的詠春拳愛好者能對當時比武的新聞報導有一個大致的概念。也是詠春拳歷史的驚鴻一瞥。                          ####### 後記 在李小龍開始學習詠春拳後,師公黃淳樑是在他第一次比武的公証人和實質上的場邊教練。在師公黃淳樑的指示下李小龍最終贏得這場比武 , 這對他 未來武術的發展有一個非常正面的作用。 參考資料 1.    詠春拳對 北螳螂 - 非常罕見的 60 年代香港天台比武影片,此片中的詠春同門為 黃淳樑 師公的首徒胡鎮南師伯。 ...

詠春拳有高踢嗎? Does Wing Chun have High Kicks?

Image
詠春拳有高踢嗎? 在影片《葉問前傳》中,葉問在香港遇見到了梁璧並被梁璧收為徒。梁璧傳授的詠春拳中有高踢 ( 又稱高腳 ) 。在佛山葉問從恩師陳華順和師兄吳仲素所學的詠春拳並沒有高踢。所以後來有同門質疑葉問的詠春並非正宗。相信這全都是電影虛構的橋段。一些人認為,葉問從學梁璧的故事是一個總的製造。即使,葉問曾經和梁璧相遇,並從他身上學到詠春拳。沒有證據表明從沒聽說過梁璧的詠春拳有高踢腿。所以,回到我們的主題 - 詠春拳具有高踢?或者更準確地說,葉問詠春拳具有高踢? 一般來講,大多數葉問詠春拳練習者都知道詠春拳的踢不應該高 過腰。當我還是學生時,我也學了相同概念。詠春拳的踢主要攻擊下三路目標,如膝蓋等。所有詠春的套路 ; 包括木人樁,都不具有高踢腿。如果再依據詠春的三大法則 : 簡易、直接、有效攻擊下三路的低腳是比高腳更遵循這些法則。然而我梅逸系統師叔凱文 . 馬丁 (Kevin Martin) 於 2004 年美國武術雜誌 Inside Kung Fu 雜誌裡一篇有關詠春黐手的文章中演示出一個高踢。據師叔凱文在文章中指出這一招是葉問宗師傳給梅逸師公,然後梅逸師公教給他的。這招是先用雙拉手或雙窒手封住對手兩手臂然後做高正腳踢他的下巴或下顎。腳踢下巴或下顎有可能是個殺傷力極強大的一擊。(見注 1 )有意思的是在 6 年後的 2010 《葉問前傳》電影中的打鬥場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招。(見注 2 ) 師叔凱文 . 馬丁 (Kevin Martin) 演示高踢 , 來源 : Inside Kung Fu, 2004 年十月 Sisuk Kevin Martin demonstrates a high kick, source: “The 8 Stages of Chi Sao”, by Robert Dreeben and photography by Peter Grimaldi, Inside Kung Fu, October 2004 我個人現在的想法是 - 詠春拳的踢絕對是以攻擊下三路的低腳為主。但當機會出現的時候,我是會做高踢腿攻擊頭部或上半身。除了像師叔凱文演示的情況外,以下是我認為做高踢時機的一些例子。如打鬥中我的對手會不斷得將雙手放下來沒有良好保護頭部或肋骨的意識。或者說,當他會...